星空体育app下载:
东明县大屯镇的拼板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,从当初遍地开花的小作坊,到如今迅速崛起的现代化产业集群,小小的拼板不仅成为全镇经济起飞的翅膀,更成为带动群众就业致富、助力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。
近日,笔者走进大屯镇南部拼板产业集聚区,看到村村都码放着一堆堆各种板材,一家家拼板企业比肩接踵,一栋栋厂房鳞次栉比,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特有的馨香,道路上运送原料和成品的车辆络绎不绝……
目前,该镇从板材粗加工到深、精加工,从细木工板、高级家具板、贴面板、插接板、装饰板、木质地板等50余种拼板到木制家具,应有尽有,已经打造起门类齐全、产业链完整的拼板“航母”。全镇拥有拼板产业园2个、板材产业加工集聚区1个、专业村13个、拼板加工公司1050家,其中规上企业61家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4家、高新技术企业3家、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,从事拼板加工业的农户2000余个,年加工各种木材450余万立方米,生产实木拼板3400余万张、贴面拼板1800余万张,生产家具零部件和木工艺品25万套,产品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(区)及亚、欧、美、澳四大洲,年产值达80余亿元,税收近1.5亿元,形成了重点企业头雁领航、中小微企业群起跟进、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拼板加工产业集群。
拼板产业的蓬勃发展,为该镇及周边乡镇的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,带动效应彰显。26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放下锄头,走进工厂,实现了就业增收致富的梦想。以大屯镇为核心,带动群众就业已经辐射到周边二、三十公里,直接或间接带动上、下游企业就业人员达10余万人,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。
在大屯镇南孟村晨阳木业公司,笔者看到一些五、六十岁的老人正在手持钳子和小铁锤,熟练地拔除废旧木制模板上的铁钉。“我们村有大、小板材加工公司30家,外来务工人员有700余人,村里常年没有闲人,都在家门口进厂挣钱,就连上点年纪的老人也不闲着,干一些拔铁钉的简单活儿,一天也能挣150元左右。”村党支部书记辛永长说。
以生产刨花板、条板、多层板、细木工板、家具板为主的王菜园村,几乎家家户户都干拼板生意,现有规模化拼板厂32家,庭院拼板加工户400多个。村党支部书记王铁刚介绍说,村里家家机器响,户户挣钱忙,在自己致富的同时,还带动周边农民务工就业1700余人。
年创产值20亿元、贡献税收8000万元,这是仅有969口人的彭庄村创造的奇迹。“我们村的拼板产业从少到多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一步步得到发展壮大,现有千万元以上规模的木业公司25家,实行‘公司加农户’模式,带动全村群众走上了拼板加工致富之路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彭卫彬说,村里的拼板企业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,年增加群众收入2亿多元,再加上和我们有供货关系的上、下游企业,带动就业群众1万余人,增收更加可观。
在彭庄村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青发木业公司院子里,发往台湾的一个个新西兰松木拼板集装箱正在装车。走进繁忙的生产车间,笔者巧遇来自大洋彼岸的智利客商皮埃尔、马斯洛正在参观拼板生产线。“我们公司在菏泽设立了国际销售部,招收4名大学毕业生就业,开展国际网络销售业务,使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,远销美国、西班牙、克罗地亚、日本、韩国、越南等十多个国家,今天来的智利客商,又和我们签下了一个拼板大订单。”公司CEO彭建兵说。
笔者在车间采访了来自胡庄村的夫妻工王红彦、胡学伟,夫妻俩已经在青发木业公司务工11年,现在两人月工资13000元,不仅供起了一双儿女上学,还在东明县城买了楼房。王红彦说,公司为务工人员缴纳“五险一金”,每月工资按时发放,逢年过节发放奖金和礼品,春节和中秋节带薪休假,平时在企业无偿吃住,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。“公司就是我们温暖的家,俺夫妻俩将会在这里一直干下去,等俺的孩子大学毕业后,也叫他们到这里来工作!”王红彦动情地说。在该公司大门东侧,笔者看到一座新建的4层员工宿舍楼即将完工,楼房集办公、住宿、餐饮、健身、文娱于一体,将为务工人员提供更舒适的生活条件。
大屯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贾伟杰介绍说,拼板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用工较多,门槛较低,适合农村劳动力进厂务工,带动就业能力强,长期工、临时工、季节工、杂工、小时工应有尽有,可满足周边群众不同的务工需求;务工人员收入稳定,生产车间实行计件工资,多劳多得,男工月资在7000元以上,有的岗位达1万余元,女工月资5000元以上,慢慢的变多的群众通过到拼板厂就业务工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情况,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优先吸纳农村残疾人、困难家庭等进厂务工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这是大屯镇拼板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的又一亮点。在生产出口家具的梦飞木业公司,笔者在生产车间采访了腿有残疾、正在打磨家具的葛翠玲,她丈夫去世的早,自己抚养3个子女非常不容易,10年前,梦飞木业把她招进厂里务工,在工作上、生活中对她关爱照顾,使她渡过了难关,现在两个女儿已经出嫁,儿子刚刚大学毕业,这个曾经不幸的家庭如今洒满了幸福的阳光。“我来自牡丹区大黄集镇,家里人多地少,以前生活困难,2014年我和妻子到梦飞木业务工,常年有活干,每月有1万多的收入,日子慢慢的变好了,我非常珍惜这个工作岗位,能吃苦肯学习,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,还被老板提拔为车间技术管理人员。”正在操作数字控制机床的务工人员张全国说。
位于夏营拼板产业园区的亿源木业公司,拥有5个占地60000平米的大型生产车间,主要生产免漆家具板、生态板、装饰纸等。“刚开始我们为别人加工半成品,现在为我们加工供货的厂家和家庭作坊有200余家,公司安置周边群众就业260余人,带动供货厂家就业人员3000余人。”总经理王银松说,拼板产业的兴起,不仅使家门口的群众受益,还带动了慢慢的变多的群众远赴外地开设实体店,经销家乡的拼板产品,很多人成了大老板;公司对刚起步的实体店进行帮扶,拿出几百万元的产品为他们铺货,他们做大后又反哺家乡企业,抱团发展;往往是一人带动全家,一家带动亲戚,亲戚带动更多的人,目前全镇在外地开店卖家乡拼板的群众少说也有2000余人。
“我在甘肃省平凉市开店已经8年了,依靠经销家乡的拼板,年出售的收益2000余万元,早已在平凉买房安了家,在甘肃庆阳开店的几个东明老乡干得更好,规模更大,很谢谢家乡的企业,带动我们依靠拼板实现了致富梦!”从大屯镇走出来的黄士永在电话里说。
在采访中,大屯镇许多拼板企业都谈到,随义务的发展,带动就业的人员结构正在向高层次变化,招收的大学毕业生慢慢的变多,他们有的从事技术革新、新产品研发,有的走向电商、国际贸易营销岗位。“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,我们也可以在家乡的拼板企业就业,感觉到很荣幸,今后我们将更努力,把家乡更多的产品推向世界,倾尽所学来回报家乡企业的厚爱!”亿源木业公司外贸小组成员、大学毕业生王梦茹说。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近年来,大屯镇党委、政府把加快拼板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带动群众就业致富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来抓,强化各项服务工作,当好企业的坚强后盾。镇领导班子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,倾听企业家的呼声和建议,及时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;镇里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,精简办事环节和时限,全力优化办事流程,做到一次性告知、一次性办成;投资100余万元,购买5辆消防车,分别停放在拼板加工集中的重点村和企业,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;镇、村两级领导主动帮企业和金融部门对接,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;开展低效闲置土地整治活动,对占地多、效益低的企业,通过土地、厂房入股的形式,“腾笼换鸟”,解决优势企业用地难问题;镇里成立了木业协会总会,各加工专业村设有分会,经常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大型林产品交易会和展会,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企业讲解外贸政策,定期组织企业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等……
“近年来,我们大屯镇围绕拼板加工产业提档升级,采取了‘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’措施,加快产业链条高效整合,大力推动拼板加工产业向品牌化、园区化、集群化方向发展。”镇党委书记耿亚杰说,目前我们的拼板加工产业已达到规模化生产,在做大的同时,我们持续发力,向做强方向攻坚迈进,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;为此,我们聘请国家林草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,按照“一园三区”的模式,精心设计,科学布局,已经建起了南、中、北三大拼板产业园区,带领企业入园发展,目前全镇70%的规上企业已经入驻园区;今后,我们将通过产业聚集和链条延伸,让拼板架起更加广阔的舞台,**限度地发挥带动群众就业致富的辐射作用,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旺盛的活力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和图片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近年来,香河县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,通过实施产业升级、设计优化、品牌提升等一系列有效举措,推动家具产业转型升级,加速打造涵盖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智慧家居产业集群,为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…